爱情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问题,而青春年少的大学生,对美好的爱情充满幻想。而高校作为新思想、新文化的发源地,在恋爱观上有着革故求新的特殊条件,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恋爱,摆正恋爱在人生道路上的位置,是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、价值观的重要内容,也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需求。
你是否还记得“学霸夫妻”的故事,那对感动并激励过无数人的情侣?包艳玲和朱世步,西南交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一个传奇:从本科同班一起读到博士,同窗9年,恋爱8年,最后结成夫妻的一对。在交大读了9年,回忆起爱情见证地,朱世步的答案是自习室,“一般吃完晚饭,我们就相约自习室,从6点学到10点半。”就是这种认真,让朱世步成为2005级唯一的直博生,而包艳玲也在研一时申请到了硕博连读。这便是他们的爱情,令人艳羡不已的校园爱情。两人的爱情是个过程,是个由激情转化为平淡的过程。它不能一直那么激情澎湃,更多的时候是细水长流。相识,相知,相恋,热恋,最后是习惯,习惯了自己的生命中有另一个人的存在。
作为大学生,担当是每个人都应具有的本质。担当就是做好每一件该做的事,担当也应存在于大学生的爱情观中,若把恋爱当成打发业余生活的方法和排解孤独感的渠道,那这样的爱情又怎会结出丰硕的爱情果?
大学生应明白爱情不仅是一种权利,更是一种责任和义务,恋爱双方必须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来对待恋爱。爱的权利和义务是不可分割的,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《给儿子的信》中曾教导儿子:“要记住,爱情首先意味着对你的爱侣的命运、前途承担责任。想借爱情寻欢作乐的人,是贪淫好色之徒,是堕落者。爱,首先意味着献给,把自己的精神力量献给爱侣,为他(她)缔造幸福。”如今不少大学生忽视爱情真正涵义,为追求一时的感情寄托而游戏人生、滥施情感,这对自己、对他人、对社会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。
爱情不是大学生活,人生的主要部分。大学生活的主旋律应该是学习,而不是谈情说爱。随着近年来大学不断地扩招,大学生毕业后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,再加上现实就业中对女性的歧视,这些都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大学生要不断拓宽知识面、开发智力、提高能力、掌握更全面的知识,以不断增强自己的竞争力,这些都需要时间和精力。理智的爱情应该能够摆正爱情和学业的关系,健康的爱情应该能够促进双方学业的进步。人活着不只是为了追求爱情,人生中除了爱情,还有许多值得珍惜的美好的事物和情感。
可爱情不是永远浪漫的,终究要回归现实。爱情和婚姻都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。对于大学生来说,到底是“干得好”重要,还是“嫁得好”重要?事业有助于增强一个人的自尊、自信,也是一个人价值的体现。没有事业的爱情是苍白的、空洞的;而有事业作奠基的爱情是坚实的、牢固的。相爱的双方,不能只管眼前的欢乐,要放眼未来,早作计划,互相支持,给爱情打造一个可能的“归宿”,这样才不至于因为毕业而面临“劳燕分飞”的无奈结局。
最后,要正确看待并处理恋爱挫折。每个谈恋爱的人都应该有一定的心理成熟度,因为任何恋爱都包含着失恋的可能性。随着大学校园里谈恋爱比例的升高,经历失恋痛苦的学生也必然越来越多。失恋后不管是伤害自己还是伤害别人,都是极端愚蠢的做法。失恋同时也是培养一个人成熟性的难得的机会,要从失恋中走出来,需要有足够的勇气和对自己、对他人的强烈的责任心来支持,更需要有远大的目标来引导。
一个丰富的校园文化环境,把人生观、价值观、恋爱观等蕴涵其中,定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,摆正爱情与事业的位置,提高处理恋爱挫折的能力,对其人生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,衷心祝愿广大的学生收获自己的爱情,做到且“爱”且珍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