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学工专题 > 学子风采 > 正文

【出彩陶学子】记城环学院王前

2016-06-05  点击:[]



王前,男,汉族,中共党员,淮阴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2012级地理科学班学生。曾任淮阴师范学院伯藜学社常务副社长、城环学院伯藜学社社长、城环学院党员办公室主任、城环学院1201班班长;获“国家奖学金”、“国家励志奖学金”、“一次周恩来奖学金”、 “5次校一等奖学金”、“1次校二等奖学金” 、 “江苏陶欣伯助学基金会励学之星”、 江苏省“第四届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竞赛”优秀奖、“校三好学生”、“校优秀学生干部”、“校优秀共青团员”、 “校优秀青年志愿者”、 “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”、 “校主题教育月先进个人”,参与完成江苏省大学生创业创新训练项目1项,发表省级期刊论文1篇。

贫贱不能移

出生于苏北的农村,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,家境贫寒。他记得小时候每天吃晚饭的场景,母亲总是会煮一个鸡蛋来犒劳每日在工地辛苦劳作的父亲。那时候他和姐姐每次在吃饭前总是会抢着拿鸡蛋,好像只要是拿到了,就可以享受到鸡蛋的美味一样。但是他和姐姐知道,那是给父亲的,那也许是父亲瘦弱的身躯撑起这个家的最后一道营养保障,不知有多少次,他和姐姐都默默地咽下了口水。那时的他,暗暗下定决心,长大以后一定要赚很多的钱,为父母和姐姐买很多很多好吃的东西。

虽然家境贫寒,但父母非常重视他的学习,总说就算砸锅卖铁也要供他上大学。为了让王前得到更好的发展,父母省吃俭用,顶着巨大的经济和精神压力将成绩优异的他送到县城的中学读书。父母两鬓过早生出的白发、衰老的面庞,以及在邻里异样的眼神中埋头苦干的身影,他看在眼里,疼在心里。他一遍又一遍地告诉自己:刻苦学习、改变命运,用知识逆袭未来,让父母扬眉吐气,他做到了。

男儿当自强

成为一名陶学子后,他被陶爷爷传奇的创业经历以及他利己达人的高尚品德深深地感动,他立志努力向陶先生看齐,将来做一个对家庭、对社会、对国家有用的人。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,他抓住一切机会来充实自己。

在学业上,刻苦钻研,积极创新。他非常热爱所学的专业,除了认真上好每一节专业课,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外,大学里丰富的学习资源让他深深着迷。图书馆大量的书籍,拓宽了他的视野;各类期刊文献,让他及时了解了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;网络上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源,更是让他兴奋不已。他充分地利用零碎时间,如饥似渴地阅读从图书馆借来的书籍,遇到不懂的地方就上网查阅资料、文献或者问老师。正是这样不懈地努力,他获得“国家奖学金”,“励志奖学金”,受校级及以上表彰20余次。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,完成江苏省大学生创业创新训练项目一项,并在省级期刊上发表论文1篇。

在工作中,他积极主动地担任学生干部,恪尽职守。作为班长,带领班级同学参与学校优秀班集体评选、周恩来班的创建,两年多来策划、组织、开展各类活动近百项,其中“关爱纯真的天使,牵起星星的孩子”关爱自闭症儿童、“魅力省运,美丽淮安,全民助力省运会”等7项活动被江苏卫视、淮安电视台、淮安共青团等10余家媒体报道,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可,为班级争得“优秀班集体”、“12.9大合唱一等奖”等8项校级荣誉。作为学校伯藜学社常务副社长,2014学年第一学期他多次代表校陶学子外出交流,每次交流都让他收获颇丰,组织策划能力不断提升,视野得到了进一步拓展。回到学校,在学工处老师的指导与帮助下,他将所见所学运用到校伯藜学社的建设当中,带领我校陶学子开展大小活动近20项。 “情系伯藜 逐梦远航——伯藜学社成立两周年晚会”、“最美的星光——心理团辅”等大型活动的成功举办,不仅提高了伯藜学社的凝聚力,而且扩大了伯藜学社在我校的影响力。

在生活中,他节俭朴素,乐观向上,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之中。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,实现了他入学前许下的诺言——不花父母一分钱,靠自己的努力读完大学。暑假在家乡开办学生课外辅导班,为了帮助和他一样家境贫寒的学子,为家境贫寒的孩子减免补习费用;寒假利用一学年所获得的奖助学金做成本,摆起两元地摊,虽然收入甚微,却体会到了创业的艰苦与乐趣。除此之外,他发过宣传单、在食品厂打过工、在超市做过理货员、在农村帮助别人插秧、摘棉花赚钱……工地上打工的经历至今仍历历在目,伴随着各种机械的轰隆声,每天要把混凝土用铁锨借助身体的高度从一楼翻到二楼,烈日当空,没有一点遮挡,汗水把身上的衣服全部湿透,胳膊由于强体力劳动疼痛难忍,每天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,躺在床上,心想着这不是人受的罪,明天不去了。但是第二天还是去了,叫醒他的不是鸡鸣声,是他的梦想。虽然有时候会很累,但却很充实,历经百事之后,他变得更加成熟和坚韧。

滴水涌泉报

俗话说: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。感恩是一切生命美好的基础,是一种价值的体现,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,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。陶爷爷以及基金会老师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支持,对陶学子无微不至的关怀,深深地感动着他,激励着他。自接受“伯藜助学金”的资助后,他便知道肩上多了一份责任——将爱心传递。

作为地理科学师范班的一名学生,他利用课余时间到残疾儿童学校,运用专业知识为聋哑儿童上趣味地理课;到王营镇小学,为小学生普及天文知识。作为一名学生干部,每逢假期开学,他总是第一个返校,帮助老师处理开学前期事宜,帮助同学拿行李打扫宿舍。作为一名党员,在雷锋纪念日走进社区,宣传奉献精神;在两会召开期间,开办党员微课,进班宣传两会热点;在校主题教育月期间,入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;主动联系成绩差、宿舍卫生差的同学,与他们结成一对一互助帮扶。作为一名大学生志愿者,在世界残疾人日走上街头积极宣传,倡导人们关心爱护残疾人;在世界粮食日、世界水日进入社区,呼吁市民节约资源……通过加入“阳光使者协会”、“微尘志愿者服务社团” 等公益组织,累计组织参与志愿活动近50次。

敬老院,是他最喜欢也是最常去的地方。拉着孤寡老人承载岁月沧桑的手,坐在阳光下静听老人诉说平凡或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,内心总有一种莫名的触动。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,他们更应该得到社会的关心与帮助。因此,给老人洗洗地板,打扫卫生,晒晒被子,修剪指甲成了我的习惯。老人们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向我表达着感激。一个微笑,一句谢谢,最朴素的言语却让他满怀喜悦,能得到老人的认可是我最大的满足,他知道,付出的爱心在慢慢传递,坚信他的行动会带动更多的人参与爱心志愿活动,让爱流通。

“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……”追梦旅途,难免荆棘。苦过、累过,但却从未放弃过。他说“我很平凡,但我绝不会甘于平庸”。因为他知道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,才会获得最后的成功。在实现梦想的旅途之中,他恰似那个不知疲倦、不畏痛苦的追梦人,哪怕它悬挂在高耸的峭壁之上,哪怕它藏匿于幽暗的荆棘丛中,也会燃烧我的激情与汗水,带着赤子的骄傲,朝着那赤诚的梦想不断奔跑!

上一条:【出彩陶学子】记物电学院韦巍 下一条:【出彩陶学子】记美术学院卓玲

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