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学生的寒假怎么过?这个问题隐含着的问题是:什么样的寒假才是有意义的,换个说法,也就是:怎样让这段时间变得有意义、有价值,也即不虚度。
记得小时候,对于寒暑假的印象就是,从学校带回一摞假期要完成的作业,然后疯玩直到临近开学,再疯狂地补作业。现在回想起来,只能用跌跌撞撞来形容。如今,每每回想,也一直在后悔:如果当时能更好地规划利用时间,能更努力一些,一定比现在好。当然,我也知道,人生的路上,该走的路一步不会少,该过的坎也一个不会少。我们所有的努力只是为了在面对长路与坎坷的时候,能够更加从容、坚定一些。
相对于中小学的寒暑假,我更愿回忆我大学的假期。与别人相比,我的假期生活并不高大上,不精致,甚至是粗糙的,但是贵在接地气,沾了烟火气。许多年后,我越来越愿意回想,是因为那段生活越来越让我明白:不管是日常还是读书,抑或是工作,还是人生,很多道理是相通的。只是每个人感受这些道理的时间、地点、方式不一样而已。
大学的假期,我做的最多的一件事是做饭,觉得比我妈做得还好。每天早起,提着菜篮去菜市场买菜,荤素搭配、支出总额要兼顾;回来后,理好洗好,先淘米做饭,早点做饭一是饭蒸得时间长一些口感更好,二是保证盛饭的时候饭不粘锅;然后依照先烧后炒最后烧汤,瞅着时间、卡着点,保证在父母下班到家的时候,准点开饭。边吃饭,还边想着,今天的土豆丝切得有点粗了、肉丝还是老大切得细等等。与邻居大妈聊天的时候,她还会教我一些她的炒菜做饭的小技巧,省了我许多摸索总结的时间。如果用书面语对各个环节进行总结就是:计划、执行、复盘、交流,要想把饭做好,一个环节不能少。做饭如此,读书、工作如此,人生更是如此。有人说,所有的成功都是一场精心设计,一点不假。许多看似不经意的神来之笔也一定是之前积累沉淀许久之后的薄发。
回忆我的假期,并不是要每个人都去做饭,因为我们每个人喜欢做的事、兴趣点不一样,世界因此变得丰富多彩,世界也因此给每个人带来无限的可能。但是,在无限的可能面前,我们每个人要做的就是要赋予每段时光、每件事情以价值与意义,借由这些有意义的时光与事情,让自己的存在变得有价值、变得有意义。如果实在不知道怎么去赋予的时候,那一定要坚守一个底线,即:不虚度、不荒废,向光而行,向前努力,也许当前茫然不知的坚持也是在孕育下一个破土而出。
什么叫有价值、有意义?我的感受是:当别人说起或自己回忆起那段时光、那件事情的时候,那里面有“我”;或者说,那段时光或那件事情打上了“我”的印迹。但是,时光就在那里,事情也在那里,众生平等。有的人能够快速找到自我存在的价值与意义,原因在于他们能清楚地知道:自己应该做什么(责任感、使命感)、可以做什么(客观环境的允许)、能做什么(个人能力能做什么)。
回到“大学生的寒假怎么过”这个问题,我觉得,没有标准的答案,只有参考指引,那就是:成长。所有向着成长而行的努力与尝试都是可以的。因为,大到国家、社会,小到家庭,需要我们成长,客观环境不仅是允许成长而是呼唤着成长;个人能做的首先也是努力让自己成长:阅读、旅游是成长,做饭、扫地是成长,运动、实践也是成长,哪怕偶尔的通宵游戏、娱乐狂欢也是成长过程中的一种体验。当然,娱乐、游戏这些只应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一种体验而已,并不能让这些主宰我们的成长。因为,成长需要的是丰盈的精神、健全的人格、端正的态度与努力的人生姿态。
【作者简介】
陈树湘,公管院党委副书记;曾获中国高校校报好新闻消息类三等奖、江苏省报纸优秀作品消息类三等奖、江苏省高校校报好新闻消息类一、三等奖, 被评为淮安市优秀党务工作者、淮安市优秀社团指导老师等。
作者:陈树湘 编辑:刘文韬 审核:王管